【英国】诺丁汉大学(万奕奇)

发布时间:2020-05-07 14:51:10 更新时间:2020-05-07 14:51:10

时光飞逝,从9月到达伦敦已经整一年了。这一年中,我来到一个语言、文化、习俗都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国度。在这里的生活与学习,有笑有泪,有失落也有收获。虽然一年的时间很短,但这一段经历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不可多得的财富。

  在外留学,不像在国内只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即可,我们不仅要顾及自己的学业,更要照顾好自己的一切大小事物。还记得搬进宿舍的一波三折:刚到公寓时恰好遇上电梯出故障,只能两个女汉子生生把4个大箱抬上楼;大包小包的买了一堆生活用品却稀里糊涂的坐过了站;浴室下水道被秀发堵住却只能自己胡乱一通;加上还要每天做饭,收拾屋子……一开始感觉这样的日子太难了,好在有朋友的陪伴,让我顺利的度过了这一年。在外这一年让我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闲暇之余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去超市,各显身手整出一桌饭菜,小酌几杯享受着生活的同时也会交流各自的学业,聊聊对未来的憧憬,一切不开心瞬间烟消云散。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英国的授课方式和国内也大不一样,在学期之初就会召开会议,每个课题组的老师介绍本学期所进行的项目,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以及研究方向做出相应的选择,而无论选则该课程的学生有多少,这个studio都会开展下去。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老师格外强调团队合作。尽管我选择的studio是只有8名学生的“小作坊”,但老师依旧选择让我们分成两组。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是因为选址无法统一,有时是因为设计理念不同。每次讨论都会有小小的争论,但最终我们都会达成共识以便让整个设计顺利进行。诺大的老师不完全拘泥于课堂教学。他们会带我们走出校园去外参观,从实地调研中收获知识。这一年的学习中,老师带领我们先后去了伦敦、牛津、巴斯、林肯、约克等数十个博物馆参观学习,这样即开阔了我们眼界也增加了彼此间的友谊。教学之余,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似朋友。他还曾邀请我和小伙伴一起去他家烧烤。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授课过程中,老师还会邀请很多相关专业的来自其他院校的教授或一些博物馆的布展者来给我们进行专题演讲,例如邀请大英博物馆《秦始皇:中国兵马俑》策展人来给我们进行一个小讲座;邀请生物专业的教授对我们正在设计的红树林博物馆进行一些生物信息方面的指导等等。在这些小讲座中,同学们积极提问,通过互动贪婪的获取更多知识。

英国的研究生是三学期制度,第三学期即国内的暑假,用来写论文。这部分的流程和国内的研究生类似,有固定的论文导师,从论文的选题开始,全程与导师进行沟通,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导师除了在论文方面给出很多意见,还会建议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多多在外参观,他推荐的博物馆很棒,非常具有参观价值。

这一年在外留学的生活充实而丰富。非常感谢一直给予我支持的亲人以及这一年遇到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的鼓励让我在异乡能够坦然的接受挑战。也非常感谢自己,在这一年的沉淀中塑造了更好的自己。最终,附上一张诺丁汉大学教学楼的照片,让这张美景在我的记忆中永存。

图片8.png

( 点击数:18,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