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仅用四个字来概括在法国的一学期,那就是“不虚此行”。法国交换学习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莫大的资本,它让我有了新的变化。其实如果说仅用四个字来概括在法国的一学期,那就是“不虚此行”。法国交换学习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莫大的资本,它让我有了新的变化。其实很难讲是哪一件事对于我的印象很大,一切都是在那个环境下潜移默化,悄悄改变的。等到回国,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变了许多。
【学习篇】
商学院的上课模式十分新颖,并不像是国内在每周固定时间上90分钟的课,而是一门课程上一整天,连续上几天后就参加考试。刚开始我并不适应这种模式,因为感觉上课的内容太多了,可是几周后渐渐发现,我对课程内容的吸收效果却非常好。而且这样紧凑型的学习方式可以让我们感到压力,更好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像在国内一样把所有课程的复习工作都堆到期末。
同时很多课程也让我大开眼界。我选的一门课叫“Company Project”,选了这门课的同学会被分到不同的小组,由导师带着去做项目。我被分配到的项目是为学校组织一次法国学生和交换生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小组一共4个人,分别来自西班牙,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在国内担任团委部长的我曾写过无数的策划,来到法国后和国际学生合作才发现原来组织一次活动也可以如此简单。除了给老师的报告,我们一封策划都没有写过,只是在Facebook上发了个征集帖,向学校租了个场地,就办了一场精彩的活动。每个人都不需要用策划去规定安排各自要完成的任务,而是自己就能主动去工作。(PS:法国人还是如同想象中的free style,帮助我们的两个法国本地同学还是挺容易忘记自己的任务)
当各个同学都能响应你的倡议,带来自己国家的特色装饰和他们自己做的特色食品的时候,心里会有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另一门课是“全球领导力”课程。老师并没有给我们灌输很多的理论知识,而是让我们亲身感受怎么样才能当一个好的领导。领导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演讲,老师从我们演讲的内容,服装,表情,肢体语言等等都对我们做了要求,要求我们演讲的内容一定要有创意,吸引观众的眼球,还把演讲的时间精准地定位“7分17秒”,超时或者少时都要扣分。当时同学们都觉得老师像“魔鬼”,因为这些要求都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但却是因为这样的要求,我们班级呈现了一次无与伦比的演讲展示。还记得展示的那一节课上,全班没有任何一个人走神,因为每一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绝妙创意。也正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明白什么是领导力。
【生活篇】
记得刚出国的时候爸妈对我很不放心,整天嘱咐我要好好照顾好自己。那时候的我还不以为然,觉得家务就是简单的扫地洗衣服。直到我踏上法兰西这块土地,我才真正知道,在这语言并不通的土地,要照顾好自己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日常生活的改变让我成长了不少。每天放学不再像以前一样去饭堂或者回家吃饭,而是要自己去超市买菜回家自己做饭,吃完饭洗完碗才能开始复习,也是因为这样,我也比以前更懂得时间的宝贵,学习也比以前有效率了。
还有许多的生活琐事需要我们自己去处理,比如办理银行卡要自己带好资料去排队,还要另外去预约办理各种各样的保险,例如房屋保险、医疗保险,都是在欧洲上学的同学必不可少的。
也有生病的时候,一个人生病的时候其实非常需要别人的照顾,但是自己一个人在国外的时候,却要学着坚强独立。自己明明重感冒,发烧,肠胃炎也不想让家里人知道,怕他们担心。即使困难也要硬着头皮去把该做的做好。这半年的交换,让我学会了坚强和独立,这可以说是我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人际篇】
利用难得的交换机会,在学习之余,我也不忘计划一些旅游,去开拓自己的眼界。我利用学生假期的时间,和其他交换生走过了世界闻名的红酒之城波尔多,参观了热情之都巴塞罗那。在期末考完后,我还用1200欧,完成了欧洲十一国之旅。从西欧走到东欧,领略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
与朋友的交往中,我发现自己的自己心智成熟了很多,开始更多踏实地去考虑自己的未来。国外学生思想都很自由,老师也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问题。相对而言,法国学生更加社会化,他们会与老师讨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也很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我和欧洲的朋友在一起玩的时间比较多,而他们年龄都比我们大一些,和他们交谈会发现他们想的东西更实际,比如他们能很好地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要不要读研究生,要不要gap year等等,和我们从未出过校门的学生思考的深度和角度都不一样。他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给我很大启发。
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一次交换的机会,有幸能趁着年轻走出去,开阔眼界,闯一闯,努力拼搏一次,这就够了。